今天七哥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機會成本”這個概念。先講其定義,“機會成本是指在做出一種選擇而不是另一種選擇時所損失的潛在利益?!?/p>
比如吃冰激凌時,喜歡吃抹茶味和香草味的你,在冰激凌熱量和價格的限制下,你只能二選一。假設你選擇了抹茶味的冰激凌,那么與此同時你便失去了品嘗香草味冰激凌的機會。
以上這個簡單的例子,通常人們還是比較容易做出抉擇的。畢竟就算這次不吃香草味冰激凌,對我們當下和未來的生活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有一些能決定人生的大決定就很值得我們去考慮其背后的機會成本了。
下面七哥通過幾個經典且能左右大部分人人生的具體例子來幫助不熟悉此概念的朋友加深理解。
在職充電與否的抉擇:
小紅在一家大公司做會計。過去幾年,她一直在考慮辭掉工作,攻讀全日制mba。讀mba這個項目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每年的費用為10萬人民幣。
此時如果她決定去做,那總的費用是多少?一般人會認為總成本是20萬人民幣(10 *2)。但請別忘了,攻讀全日制mba的同時,她也失去了目前的薪水。假設會計師事務所每年付給她15萬人民幣,那么她攻讀mba這個選擇背后的的機會成本則是30萬人民幣。
因此,她選擇攻讀mba的總成本為50萬人民幣,費用為20萬學費,機會成本為30萬人民幣。也就是說,決策的總成本是實際費用和機會成本的總和。
畢業(yè)之際的工作選擇:
小明今年大學剛畢業(yè),同時得到一個初創(chuàng)公司和大公司的青睞。前者是讓他去做總經理助理,可以跟在創(chuàng)業(yè)者身邊學習。后者則是去大公司里做客服人員,升遷的潛力不大。兩間公司給出的年薪分別玩5萬人民幣和6萬人民幣。
此時若小明選擇了初創(chuàng)公司,那么其機會成本便是每年損失60000-50000=10000人民幣。如果選擇了后者,小明的機會成本則是一些無法量化的對自己未來也許很有幫助的潛在益處。
但對于小明而言,上面的算法真的就是正確的嗎?一般情況下大概如此,請大家注意,在計算機會成本時,是一個很主觀的過程。也許小明在大學時就有搗鼓出自己的小事業(yè),如網店。現(xiàn)在求職是迫于家里的壓力。此時選擇大公司的客服工作,邊摸魚邊搞自己的副業(yè)對他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而如果小明本身就是沒有什么主見且不上進的人,需要和一些比較有事業(yè)心的人一起共事來增強自己追求卓越人生驅動力的話,選擇初創(chuàng)公司也許更適合他。
在做理財時,長期投資一個有潛力的股票對某些人來說未必就是明智之舉。因為這個舉動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鎖死一部分資金,其背后的機會成本也許會很高。前提是在短期內你能預測到某些行業(yè)的股票將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收益。
求學階段選擇專業(yè),工作時考慮是否創(chuàng)業(yè)等等的抉擇都是需要大家根據自己具體的情況去計算每個抉擇背后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計算的公司大體上可以這么去表示,“機會成本=最佳選擇的回報-選擇的回報”,而最佳選擇的回報因人而異。
看到這,大家不妨審視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目前每天的24小時中的哪些活動消耗了你大部分的時間?
你必須自己完成這些任務嗎?或者別人能幫你完成嗎?(即使會花點錢)
如果沒有,訓練另一個人來做你的日常工作是否有長期的好處?
你可以從你的計劃中去掉哪些活動來給重要的事情騰出時間呢?
沒錯,通過上面的小練習,七哥是希望大家注意到時間也是在計算機會成本時需要考慮的成本。機會成本的概念在理論上很簡單,但也正因為它在生活中太常見了,所以也很容易被大家忽視。所以今后無論你做的決定是大是小,不妨花點時間停下來,評估一下做這個決定的代價。只要稍加練習,就能讓自己養(yǎng)成這樣一個思考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xié)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機會成本怎么計算公式例題(機會成本的五個例子分享)
文章鏈接:http://www.22329788.com/news/5546.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行業(yè)標準及互聯(lián)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guī)定及時處理。
客服:13198516101